-
- 纵横15年,咨询行天下 19/10.2011
- 2008年从一家IT通路商离职后,面临一个艰难的职业选择,到底是接着到一家IT企业从事运营管理呢?还是选择别的的行业重新开始呢?询问了一些朋友,有朋友建议我考虑一下做管理咨询,因为我在服务过的企业中所做的工作就是管理咨询公司所做的工作,回家后想想,好像也有道理,就决定去管理咨询公司试试。42岁的我又开始了久违的求职经历,在网上搜了一些管理咨询公司的联系方式,并投了简历,同时又询问对管理咨询比较了解的朋友,当问到第一个朋友时,这个朋友说你去北大纵横试试吧,问到第二个朋友时,又说你去北大纵横试试吧,在问到第三个朋友时,还是同样的说法,你去北大纵横试试吧。我决定不再问第四个朋友了,既然所问的3个朋友都推荐我去北大纵横,那么北大纵横在管理咨询界中应该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公司,我决定去北大纵横试试。既然决定了去北大纵横,我就又去找参加推荐我去北大纵横试试的这3个朋友,问他们认识不认识北大纵横的合伙人,正好他们都认识北大纵横的合伙人,我就开始了北大纵横的求职路程,并于2008年5月以顾问身份正式加入北大纵横,并于2008年8月正式成为北大纵横的合伙人。当我成为北大纵横的合伙人之后,逐渐了解到寻、谈、做是纵横的合伙人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一个对纵横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新合伙人如何进行寻、谈、做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一个新合伙人,寻自然成了我工作的重点,如何进行信息寻找呢?通过仔细研究管理咨询公司为了扩大影响力的方法,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担任财经类电视栏目的主持人和嘉宾;出席大型论坛做主持人或发言嘉宾;在小型的主题沙龙做主持人或发言嘉宾;在财经类或管理类的报纸、杂志做专栏作家;在各类报纸和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在各类报纸和杂志的文章中出现合伙人的名字;以作者的身份发表专著;在专业网站上作为专栏作家发表署名文章;在博客上发表署名文章等。仔细分析了以上几种方法后,发现除了在财经栏目做主持人或嘉宾可能有难度之外,其他的还是有机会实现的。并且我在到北大纵横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做过一些讲座,同时也写过两本书。我开始积极的参加各种纵横组织的市场活动,同时也写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文章。我成为合伙人之后,管理中心的要求每个合伙人只能选2个中心,一个职能,一个行业。由于我到纵横之前在IT行业里从业19年,故选择了IT行业中心,在到纵横之前我曾经在一家IT的零配件的通路商做了7年运营管理,后来就选择了集团管控职能中心作为专业方向。同时我是北京入职的合伙人,自然成为了北京区域的合伙人。纵横是一家永远没有停止探讨的管理咨询公司,如何使区域、行业和专业的合伙人进行合作是纵横一直在探索的方向。而到了08年年底,纵横为了让合伙人进行专业化发展,每个合伙人只能选择一个中心,我就选择了自己曾经从业19年的IT电子咨询中心,09年中旬,随着原来IT电子咨询中心的总经理转到其他中心,我自然成为了IT电子咨询中心的总经理。做了纵横的合伙人之后,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我在到纵横之前我在一家IT的全国通路商从事运营管理,在公司从事的就是管理咨询类似的工作,比较适应长期培养人才的模式。在纵横工作期间感觉纵横的模式是平时合伙人与顾问之间是相互不制约的,只有通过项目形成合作关系,项目结束后又形成相互不制约的关系。对合伙人与顾问相互PK的方式不是很适应,如何选择适合的项目经理和顾问成了合伙人的一个难题。在开展管理咨询业务的时候,许多客户经常会问的问题是,纵横到底是怎么对管理咨询进行定义的。在与纵横的合伙人进行交流后发现,纵横是按照职能和行业进行的分类,从职能上分析,能够形成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务、集团管控、营销、生产运营、EVA、IT信息化等职能中心,同时又按照房地产、石油、金融、IT电子、快速消费品、连锁、运输物流、煤炭电力冶金、政府等行业中心。职能中心与行业中心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两大体系。对于管理咨询业务来说,项目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项目质量。一方面管理咨询的业务由于其动态性与项目范围的易变性,使得管理咨询的项目管理处于难以规范的状态。管理咨询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项目范围、如何设计项目计划、如何进行项目访谈、如何明确当前问题、如何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如何进行项目汇报、如何进行项目调整、如何进行项目结案等都是项目管理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咨询公司来说,如何建立一套质量控制体系来保证管理咨询项目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决定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主要由合伙人对项目范围的把握、项目经理对项目成员的选择和方案设计、项目客户方的人员素质与执行能力、项目经理对项目进程的控制、项目经理对客户方高层对项目的真实要求的把握等都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随着管理咨询项目的进展,逐渐了解了北大纵横是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纵横的项目驻场、合伙人、项目总监、项目经理的三级质量控制机制确保了项目质量,项目自留地使得项目小组能够充分的展示项目风采,与客户的交互沟通机制确保了项目过程中充分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每周同时发给客户高管和纵横高管的项目周报使得客户与纵横的高层能够随时把握项目进度。纵横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秀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管理咨询机构,这其中凝结了纵横人心血和智慧。纵横又要踏上新的征途,国际化的纵横已经成为了新的纵横人的梦想。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企业正在不断的走向世界,同样,中国式管理也必将随着中国企业的强大而成为其他国家企业学习的模式。纵横作为中国本土规模最大,业务最多的管理咨询企业,也必将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
-
- 北大纵横的文化和机制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写在北大纵横成立十五周年之际 19/10.2011
- 北大纵横的企业文化是像家庭一样温暖人,像学校一样培养人,像军队一样要求人。这种文化,就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投奔她而来。在北大纵横这个家庭里,合伙人、项目经理、顾问和所有员工都是家人,在工作中大家相互给予意见或建议。在纵横,几乎没有什么等级观念,似乎也没有什么雇主与雇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有机性和灵活性,大家在纵横这个大家庭里一起做事,分享民主、参与管理。这种家庭的文化和作用促进了纵横事业的发展。纵横是个组织,但更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思想和对问题的看法,因为家是可以倾诉衷肠的地方嘛。纵横一年一度的夏令营和年会更像是一次家庭成员的大聚会、大聚餐,许多成员从全国各地奔赴会议所在地探讨工作、学习和发展,一起跳舞、歌唱、联欢,增进了解,沟通情感,共谋发展。再来看机制,在纵横是自由的,你可以选择做项目,也可以选择参加市场活动,当然还可以选择度假和休息,但纵横人却有着强烈的进取和发展欲望,会自己管理好自己,不断奋发努力。可以说,在纵横,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人委实不少。同样地,公司也建立了良好的培训机制,每周都安排几次培训,或请外面的老师来授课,或由合伙人、项目经理交流项目运作经验。培训是员工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员工的最大福利。许多人觉得在这里能学到不少东西,有利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同时还建立了顾问、项目经理晋升为合伙人的晋升机制和鼓励公司成员开发咨询项目,奖励先进的激励机制等。一个公司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是能让员工成长的基本条件。记得日本神户制钢所为了提高本企业研究部门新进年轻员工的开发能力,他们开始推行一种被称为“兄弟制度”的互助共学方式。所谓的“兄弟制度”就是每位新进的“家庭”成员,都必须与一位在神户制钢所工作达5年以上的资深研究成员结成对子,拜为兄弟,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兄长负责新进员工的培养教育工作,而作为弟弟的员工必须在谦虚求学的基础上,为“大家庭”的发展献计献策。而在纵横,这样的机制也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导师制,公司新进的顾问和合伙人,均安排一位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交流,做着传、帮、带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效。由此可见,纵横的文化和机制推动了公司的发展。有了这种文化和机制,可以想见,北大纵横一定会有一个更加成功辉煌的未来。
-
- 满江红 ——贺纵横十五华诞 19/10.2011
- 流火七月,喜逢是,纵横华诞回目去,一十五载,满途艰险星火终成燎原势,鲲鹏展翼傲青天殚心思,服务百千家,声名显 英才聚,谋伟业,宏图愿,凭七剑满怀古今计,漫点江山敢效商鞅扶秦君,恰如管仲助齐桓谈笑间,商场正烽烟,信手散
-
- 感恩纵横——写在北大纵横成立十五周年之际 19/10.2011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在纵横工作已经跨三个年头了。三年前的纵横印迹只能从老人的讲述中进行体味,从存留资料中去追溯,从现有的机制文化基因中感受。这三年,个人对管理咨询、咨询生活乃至咨询事业的理解,都发生很大的变化。1996年曾读过一本书,其中描述了一位美国独立咨询师一生的从业经历,并从其字里行间里感受到咨询是一份可以带来尊重与财富的工作。那是我对管理咨询最早的认知,并对今天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源于对咨询的热爱,2005年12月进入咨询行业,至今已有5个年头。期间对咨询的价值有过迷失:咨询到底应该为企业提供什么价值?咨询能否真正让人得到尊重?直到加入纵横以后,诸多答案才得以清晰化。加盟前,主要是看重纵横的品牌光环;而今天纵横的开放、宽容、自由、民主、平等的文化,纵横这个平台却成了长期吸附我的理由。正如很多同事的感受,“自由”是人的天性,如果自由能够与工作事业相连,那就是一种“毒品”,一旦上瘾,难以自拔。呆久了,会发现在纵横作咨询已不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是一份可以值得去长期从事的事业。从咨询顾问到项目经理、从客户经理到合伙人,在纵横三年的每个阶段都深受纵横机制的影响,每个事件都打上纵横文化的烙印,借此感谢纵横的每一位同仁,感谢纵横这个大舞台。国内咨询产业正在崛起,北大纵横作为国内管理咨询行业的领导者,事必成为国际一流的管理咨询机构!在十五周年之际,祝愿北大纵横的明天会更辉煌!
-
- 志学与舞象 19/10.2011
- 十五岁,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年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将十五岁作为立志求学的纪年,十五岁已经可以客观的认识自己、明了自身定位,可以确立一生的追求。《礼记·内则》写到十五岁“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古人将十五岁作为可以初涉政事、军事的年龄。十五岁之前学习礼乐,十五岁之后学武舞、射御,成为重要的军事后备力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五岁意味着什么?十五岁对于纵横这样一个企业、一个民营企业、一个知识服务性的民营企业,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有2.9年、3年、3.5年、6年、7年、7.5年等不同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基本共识清晰——寿命短暂。在这样的数字映衬下,再来看纵横的15岁就显得多么不同寻常。纵横为什么能够破解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难题?答案很简单,套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话就是,纵横排除了“任何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工作障碍”。他们渴望的挑战、机遇和展示舞台恰好是纵横管理咨询项目所能提供的,他们渴望的待遇和尊重,在相对较高的薪酬、在北大品牌的光耀下以及客户的礼遇中得到满足,他们期望的自由和民主,在项目选择权、委员会决议的管理模式下得到实现。这些成功的管理因素集合在一起,辅以中国经济发展、管理兴盛的大势推动,成就了北大纵横管理咨询事业的十五年发展和成功。纵横的优秀管理推动了纵横的发展,保证了纵横十五年的成功运营。当然,支撑纵横发展的不仅仅是管理机制,自由、和谐的工作氛围,敬业、诚信、专长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塑造也是纵横十五年胜势的强大保障。至今我还记得初次看到纵横报告时,对于撰写者专业素质的滔滔敬仰,正是这种专业精神鞭策着一个又一个纵横人不断前行。这种专业、勤业不仅体现在纵横顾问身上,也体现在行政人员、财务人员、营销人员的身上,一次次加班、一个个电话、一封封信件背后是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一颗颗敬业的心。这种专业、敬业、勤业的精神早已融入纵横人的血脉深处。相信凭借着这种精神,北大纵横可以迎接无数个“舞象”志庆。志学之年,执舞干戚,猛志常在。十五周年庆是一个值得纵横人欢欣鼓舞的日子,更是我们明确志向、习得专长、再接再厉的日子。展望未来,我们如何能够继续走向下一个成功?解决知识型员工的合理激励、科学管理和能力发展是关键,发扬“诚信、合作、敬业、创新、专长”精神是保障,维护自由、民主、和谐氛围是基础。我相信北大纵横人能够很好的解决发展中的一个个问题,一步步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迎接纵横辉煌五十年、一百年!
-
- 纵横回味 19/10.2011
- 十五岁月化春风,千万企业共繁荣。驰骋未来谋大业,纵横天下谱新声。 征程漫漫马蹄轻,秋风瑟瑟心意浓。四海之内皆兄弟,指点江山论英雄。 ——写在纵横十五周年 纵横十五年了,相比较十五年,我来纵横的时间不算长。回首来时的路,总有些值得回味的事,总有些值得记忆的人。敲开纵横的大门正式决定做咨询,是在读MBA的时候。当时,我正陶醉在“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悠然,对未来职业转换还没有深入思考,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方向要转行。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由纵横组织的一场沙龙,见到了当时的合伙人文建波总,从此开始对咨询有了认识,也对纵横有了直观的了解。在此后的大概两个月时间,我开始去全面了解这个行业,同时思索自己的未来。我对自己做了一个全面的剖析,从性格、爱好、知识结构、经历、经验,和咨询行业的一些工作方式、特点进行比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转换职业必做咨询,此生与咨询结缘。确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便开始寻找落脚的地方。于是,我把自己沉浸在搜索引擎所挖掘出的点点滴滴。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月,仔仔细细研读了网上关于各咨询公司的介绍,正面的、负面的几乎通吃,经过一番对比,确立目标——北大纵横。我之前并无咨询经验,综合实力也谈不上出众,所以准备工作对我而言并不轻松。我拜访了几位曾经应聘北大纵横的同门,他们虽然最终没有进入,但还是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纵横的事情,包括招聘的一些基本情况。为了确保一战即成,我先应聘了两家小的咨询公司。当时到第一家应聘的时候,战战兢兢,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以致面试官问我的问题都要重复几遍,面试结束后,我飞奔逃离现场,惭愧之极,之前从未如此溃败过。回去后,痛定思痛,我开始弥补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找了几个做咨询的朋友请教了一番。同时,我买了整套北大纵横出版的咨询书籍,准备了大概三周的时间,我步入了第二家公司。也许是自己并无来意,所以反倒是放得开,加上之前的准备工作,我侃侃而谈,本来计划的一个小时时间很快过去,面试官似乎意犹未尽,最后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最后两厢情愿,我决定留下,可惜最后因他们没有项目启动而没有录用。结束了第二家的应聘,我感觉到北大纵横应聘的时机基本成熟,于是我把简历发到了纵横人事部,同时抄送了一份给当时主持沙龙的合伙人文建波。因为时值春节,简历似乎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给文总打了个电话,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文总说再给人事部催促一下,我也就回老家准备春节。春节的时候,很多朋友关心我的打算,我说最大的可能是到北大纵横。这也许是机缘的巧合,亦或冥冥之中注定之事,春节过后,纵横人事部通知我面试。第一场是笔试和小组讨论,记得当时应该是八九个人,其中几个要么是名校、要么是有咨询经验,从几个角度来看,我并无优势可言,所以只有尽力而为。回去后的等待有点漫长,不断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拒之门外。大概过了十多天,人事部潘冀虹给我打来电话,通知我继续面试。第二次面试我的是合伙人唐华,唐总亲和力很强,多少也让我放松了很多。聊的内容基本都忘记了,只记得最后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有些不满意,所以末了问了唐总一句,您感觉我还有哪些不足,唐总笑了笑了,那笑容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接下来是陈江总的面试,这辈子忘不了的就是他问我马斯洛理论,当时一紧张有些语无伦次。后来做了几个项目后,陈总问我觉得做项目有什么体会,我只说了觉得理论上欠缺,不过那时候已经是真实的感受了。就这样一路走来,迈进了纵横的大门。到公司报到后,开始等待上项目,由于是新人且又缺乏经验,基本是无人问津,我只好借机再温习之前的知识,等待机会的来临。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将近一个月,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来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上项目,当时的感觉只有“欣喜”两个字可以形容。就这样,我上了第一个项目。而这个重量级人物就是后来的合伙人贾晓东总,说重量级是因为他的体型。这位东北大学的管理学博士,经常被客户简称“贾(假)博士”,成为了我做管理咨询的第一位正式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做咨询从无到有的过渡。此后,又经过几个项目,基本上算作入门了。那些“江湖人物”“哥不在江湖,但江湖上有哥的传说”,“姐不在江湖,但江湖上有姐的传说”,这些“江湖人物”深深影响了我,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想将来我一定要写一本关于他们的书。合伙人李强给我的感觉就是水浒里的“及时雨”,好像没有他没有的资料,而且有求必应。他特有的冷幽默,时不时让人开怀大笑。李勇(77)是我见过的男人当中最为细心体贴的,直到今天我仍这样认为,他整天面带微笑,总是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姜楠基本可以列入“女强人”队伍,语言犀利幽默,司法局出身的人总是给人感觉逻辑无处不在,在后来的项目上,她给我点评批注的“思考版”使我受益匪浅。谢凡是“绝对才女”,诗词曲赋,样样精通。工作起来战斗力超强,我一直怀疑有没有她不能写的报告,还有,她给了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最丰盛的零食享受。于中江可以算作典型的“技术派”,功力深厚,而且,他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看他的作品赏心悦目。受他的影响,我开始关注基本功的修炼。董海英是我见过的最“爷们”的女人,时不时的冒出一句东北话(其实是西安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口抽烟,和她聊十分钟,常常不得不感叹自己不够“爷们”。雷春昭人如其名,据说是A型血加白羊座的缘故(后来我找了几个同型号的人印证,果真如此),对咨询的理解务实精准,转变了我很多观念。……还有很多人,他们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很多,使我更坚定的沿着咨询这条路走下去。今天回过头来看,自己在纵横已经成长了很多很多,我深深的感谢一路上给予我帮助的兄弟姐妹。结语选择咨询,选择纵横。喜欢咨询,喜欢纵横。
-
- 纵横?咨询?人生 19/10.2011
- 时间过得不快也不慢,到北大纵横也有三个年头了。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想来,总结一下也是蛮有意思的。一方面是给那些不了解纵横且想了解纵横的人一个对纵横更加直观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自己对咨询三年的总结。纵横有一怪:很多员工不认识,但能够热火聊天的讨论问题,往往最后相互一问姓名,其中一人回答:“我叫王璞”,另一人会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纵横有自己的法则:丛林法则,适者生存。说实话,这个法则确实落后了,但在纵横还是很实用的。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是金子,在纵横就一定会闪闪发光;反过来说,如果你的能力差点,那么大家也很容易分辨出来。纵横有自己独特的机制:口碑相传,优胜劣汰。在纵横,没有哪个人是天生就是名气很大、如雷贯耳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通过项目,通过讲座和培训,不断的证明着自己,只有通过这种口碑相传的模式,一个人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纵横的专业影响力。纵横的新人很痛苦:曾几何时,纵横的新顾问是很容易上项目的,也许办入职手续的当天就立即出差了。然而,那已经成为历史,随着纵横规模的扩大,新员工的大量招聘,短时间内,新顾问往往在公司里焦灼的等候合伙人的召唤,按照纵横的薪酬结构,没有项目上,收入会变得很可怜。纵横的顾问有独特的分类方法:新顾问、老顾问。老顾问又分工具型顾问、方法型顾问和理念型顾问。顾名思义,新顾问就是公司新入职尚未上过项目的顾问,有的时候还会把那些感到公司不久,上项目不足一个月的顾问。而从新顾问到老顾问的转化是非常快的,新人往往一个项目完整的跟下来,就成为老顾问了,老顾问要进一步往前走,就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工具型的顾问是指那些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管理咨询工具,从而具备了一个咨询顾问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这种类型的顾问,他们主要基于管理工具做一些咨询项目的基础性工作,而在具体的咨询项目开展中,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往往局限于管理工具本身,解决方案对于具体企业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问题。方法型顾问是指那些掌握了多种多样的管理咨询工具,不仅掌握了管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工具,而且在实际咨询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变通的应用各种管理咨询工具。在遇到各种具体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具体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咨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关键点,从而能够顺利的把咨询项目推进下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这种类型顾问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的取得,一方面需要顾问自身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需要经历多种业态和咨询模块项目的磨练。理念型顾问是指在具备了方法型顾问的核心能力后,在咨询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贯穿整个项目始终有一个管理的理念在指导整个项目的推进。这不仅仅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带给客户管理理念的改变和管理变革的实现,促成客户的管理变革价值最大化。管理理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融合是这类顾问的核心竞争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工作者,从工具型顾问到方法型顾问,直至成长为一名理念型顾问,才能真正为用户创造出最大的咨询价值。当然,在向理念型顾问前进的过程中,会有顾问不断的被淘汰和自我放弃,最后形成了纵横顾问的二八现象。纵横的人能够留下来的都有一门或几门绝技:方法足够多、理念足够深或把沙子做到底。想来,当时选择纵横、选择咨询也并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但是今天看来,还是有些许的满意。因为在纵横做咨询还是能够得到几样东西的。首先,在纵横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很多时候这种学习和进步不是主动的,而是要被动的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学习和提升自己。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管理咨询通过把理论知识和管理工具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紧密结合,能够让人迅速成长。其次,管理咨询工作,使得我们能够形成系统和逻辑思考问题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对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再者,管理咨询工作能够延伸自己的理想,体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愉悦感。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怀揣一个伟大的理想,但理想与现实往往有一段差距。在理想难于实现的时候,这种通过咨询项目的成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愉悦感,会让人有一种曲线救国的慨叹。最后,管理咨询工作是一份能够受到尊重的工作,当然,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经验和实力来赢取。当客户主要负责人问“你家是不是干中医的,怎么把脉把的这么准时”你会不自然有一种陶醉的感觉;当客户向你竖起了大拇哥,更会时常有一种飘飘然;当客户主动对你的一些爱好进行学习、模仿、配合的时候,你会觉得文明在延伸、文化在传承……管理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软件,所有其他的硬件都是为这个软件服务的。目前,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大部分还处于启蒙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就亟需要通过外脑的力量迅速建立起科学管理的机制,而这个工作,目前来看,没有比咨询公司更适合的了。当然,北大纵横在所有的咨询公司中,也是做的最为出色的一个。了解了纵横,你就了解了咨询,很多时候,还会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品味纵横,品味人生;实践咨询,实践人生。
-
- 对纵横的心动,还需要更多么? 19/10.2011
- 一、非营利组织3个月前,有朋来上海看世博,他累得要死,要求我摆酒犒劳他。席间,难免要说起工作。我当然要说起目前所在的公司,随口告诉他:“北大纵横的定位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还没来得及接着往下说,这哥儿们就不怀好意地歪着嘴笑起来,呵呵呵呵,一边眯着眼斜睨着我,说道:“你拉倒吧,咨询公司是非盈利组织?”言外之意其实是:小样儿,你当我憨,还是你自己傻啊。其实无怪乎他不信。“奇怪的”总是容易让人记忆深刻。比方说,一个人穿着背心裤衩去面试,固然不被录取,但印象深刻度应该是最高的。在纵横的价值观中,只有“非营利”这一条,我入眼不忘,心中一动,从来没有复习过第二遍,算是我对纵横第一个鲜明印象。“脑白金”以强烈的“丑”来取胜,甚至人们已经忘记了其忽悠的本质。但对于我们局内人来讲,纵横的这个理念,确实是不虚的。实际上它是我们整个机制和文化的根,目前我们看到的内部一切纷扰之像都是从这个根敷演出来的。所谓非营利,实质上就是股东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公司不以少数人的利润最大化为组织本能和终极诉求,游戏规则大相径庭,只这一下子,就把纵横从市场上所有的同行中拔了出来,出奇而且难于复制,可以以此制胜,并造就一个持久卓越的公司。有股东之名而并无其实,其中含藏着价值观的趣向。王石是有大格局的人,舍财而保名,在近30年的盛世乱局中,这种做法算是极难的了,从官场、企业界多少的反例上,王石的做法更透出智慧的光亮。天道忌盈,曾国藩以一汉人儒生竟成为慈禧王朝第一中兴名臣,处处求缺而终于保泰。纵横以散财而聚人,做法上也契合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圣贤古理,金钱在很多时候会带来精神的愉悦,但如果关注金钱的需求将危及最高精神愉悦,敛财之举就会被舍弃。毛泽东以解救天下苦难国人为精神的根本依止,所以能不要钱、不怕死。“酒色财气”,对于追求“精神高度”的领导者来说,都是负担和关口,欲望与“精神高度”一定是反比。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谁是仅仅因为钱多而被记住呢?更不要提尊重了。因此,不敛财可成就其“大私”。二、一切都是出于爱上周五下午,上海中心例会结束后,王璞先生专程从某个论坛现场赶来看望大家,挥洒指示90分钟。虽时间过去不久,但许多细节需要好好回忆才能勾勒出来了。唯独一句话,始终如历耳根。那时已经到了演讲尾声,王璞先生说:“其实,我做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出于爱,出于对大家的爱。”然后在白板上大写了一个“爱”字居中,周围环绕的字已不太记得。闻听此语,突生心动,其强烈印象竟远超过“非营利组织”,豁然感觉确实与众不同。两年多来在纵横所见所闻所历,唯有这一句如画龙点睛,让我在更替不止的纷纷扰扰中见到了真正闪光的东西,这种意念,是出发点,也是答案,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作为思维的根,也可以作为衡量的标尺。当日,王璞先生戛然而止,无意对此演绎,表示不能深讲,再讲下去都是哲学了。如此打住,也许可以避免陷于“高调说教”之嫌,也许曲高和寡多说无益,或者是机缘并不成熟。如果说“忘我”才是幸福,乍听之下有些奇怪,静心一想其实挺简单,真正理解却又很不容易,这其实是最自然朴实的真理。“一心利他”,是“大爱”,是一切宗教的根,是“道”,是宇宙本体。“一心利他”,我们许多人好像理解了,但雷锋已然做到了一定的真实境界,所以“雷锋”成为极少数未被时代浪潮起伏所淹没的名字之一。真心慈善的企业是有正气的企业,发展运不衰;真正具有“利他之爱”的组织也必将得到加持,气运当会更加绵长。临近收笔突有异想:王石从万科运营中“解放”出来了,创造了企业家的“7+2”(7座高峰、南北2极),王璞是否能从纵横中“解放”出来呢?我想,相当长时间内是不行。因为纵横毕竟远未成熟,正摸索着大步走,“术可传,道难会”,先不说“非营利组织的大爱之心”是否能够在文化和人才梯队中精淀和传承下来(这应该是“后王璞时代”的组织精髓,可保长久),仅仅是“术”的层面上还多有变数。其实,山高己为峰,对于世上所有人,真正的“关”只在自己。因此,王璞先生不必去“登山”,目前他所倾心投入的也正是“登山”,一样可以在“斗争“中其乐无穷。这就是我在纵横感到的两点心动,我是不是应该期望未来有更多的心动呢?想一想其实不必期望,我已看到了纵横精神上的根,也许这根还生得稚嫩,但只要日后持久在大地上纵向深扎横向铺展开来,将这“根”做到极致,那么其他一切的闪光枝叶自然而成。一切心动都源于这对“根”的心动,实在无需期待更多。
-
- 感悟纵横精神 19/10.2011
- 时间飞梭,光阴似箭,经纵横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十五年,纵横已经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本土咨询公司,傲视群雄。不知不觉,我来纵横已经快三年。进入纵横工作的第一天,是在兴奋和期待中度过。兴奋是因为通过几轮的面试笔试,终于进入到国内排行第一的管理咨询公司,因为来纵横前,一直期待能够在咨询行业工作,做一个管理咨询师,更希望能够成为北大纵横的管理咨询师,而今天,终于迈出了这关键的一部。入职第一天,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帮助下我办完手续,并带我认识公司的其他同事,公司还安排和我的导师进行了沟通交流。导师详细的介绍了纵横的发展,介绍了纵横这几年来能够做到国内咨询公司第一名成绩所做的努力,介绍了纵横的文化。告诉我如何快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顾问,怎样去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怎样去寻求公司的帮助和支持,使自己能快速成长起来。两个小时的时间,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纵横的关怀文化,通过导师方式来引导员工熟悉、习惯纵横,快速融入到纵横家庭。因为大部分刚进入纵横的员工对公司不是非常的了解,导师制让新员工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是学习和培训。第一场培训是陈江总主持,培训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咨询师,如何开展咨询生活,陈江总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对咨询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还介绍了咨询工作常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教会我们如何去处理。还有如何处理咨询公司和家庭生活的一些矛盾,因为上项目后一般是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矛盾,才可以安心投入的工作。通过这场培训,使我快速的了解如何做好一名咨询顾问,如何在项目中与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及客户交流沟通,这次的培训对我是受益匪浅,因为进入纵横公司一周后,我便开始参与第一个咨询项目。在我进入公司的第一周,还参与了几场公司的其他培训,主要是项目内容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有专题培训,也有项目经验分享。后来还参加了外聘老师开展的专题讲座,这些培训让人总是耳目一新,收获颇丰。纵横采用的是内外培训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虽然纵横在培训市场也是名列前茅,有自己的培训老师,而且很多都是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是通过内外培训师相结合的方式,拓宽纵横员工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博众之长,努力提高。纵横一直坚持项目经验交流的方式,每场交流三个小时,项目经理将刚做过的项目过程及经验与大家分享,不仅是知识的分享,也是经验的传递,也正是通过一场场的培训和项目经验交流,实现了知识和经验在北大纵横内部的积累与传承。而经验与知识的传承积累,为纵横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成为纵横成就为国内咨询公司第一提供了帮助。来纵横后上的第一个项目我记忆犹新,第一个项目在兰州石化,因为上项目期间汶川地震余震还经常不断,时常会有小的地震袭来,给大家的心里造成不小的压力。记得上项目后的第二周周日,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大家正在客户方办公楼的十一楼加班,突然感觉桌子在晃动,而且幅度非常的大,大家意识到是地震来了,赶紧跑到走道边,我们靠墙站好,大家差不多要跌倒。过了一会房子没有晃动了,大家猛地向一楼跑去,跑到远离房子的一块空地上坐下来,为刚才的地址心有余悸。一个小时后,没有余震再次发生,项目经理带领大家继续工作,就像没有发生地震一样。其实在大家跑下楼到再次进入办公楼的一个小时内,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来因为地震下午先休息明天再来做,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继续工作。当我对纵横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之后,再次回忆这件事情,突然才有更深刻的体会,其实那一刻大家心照不宣的继续工作是纵横精神深刻根植于大家心中的一种表现,这种精神不需要大家口传,而是在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纵横员工的行动之中,每一个新进入纵横的员工,都在与大家共事之中得以体会得以继承与传递。纵横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当08年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灾害之时,纵横创始人王总带队进入汶川帮助政府开展家园重建咨询工作;当很多儿童因为经济条件差而面临失学困惑之时,纵横牵手开展一对一的扶持失学儿童活动;纵横更是设立爱心基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的伟大,不是体现在他的盈利能力有多强,员工数量有多少,在我看来,首先是有伟大的企业家,其次有伟大的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要有一个伟大的组织。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纵横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成长为中国咨询界最灿烂的一颗明珠。创始人王璞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人,将推动企业的变革与成长作为纵横的使命,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纵横发展的信念。因为有创始人的指引与推动,成就了纵横今天包容、进取、关怀、学习、诚信的组织,纵横发展成为中国伟大的公司。在创始人王璞的带领下,纵横的组织更加完善,也将成为全球伟大的公司。而这些,将是纵横人今后的追求。当初为进入纵横而兴奋,现在为在纵横工作而自豪。三年来,不断的向客户向身边的朋友传递纵横的精神,传播纵横的文化,推荐优秀的人才加入纵横,当看到他们进入纵横后融入纵横并且在纵横施展才能的时候,感觉莫大的兴奋。作为纵横一员,为纵横创建十五年所取得成绩感到高兴,为自己能够为纵横的发展做一点点贡献感觉到自豪。
-
- 与北大纵横同行—-写在北大纵横成立十五周年之际 19/10.2011
- 有些事情无法很好的解释时,我们往往会归结到命运,我和北大纵横的机缘也正是如此。在两年前的这个时节,我加入了北大纵横,成为一名管理咨询师,终于让所学的MBA专业回到了本行。因为有几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并且其中之一曾经在北大纵横工作过,所以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对北大纵横有所耳闻。在成为北大纵横的一员后,才对北大纵横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在我最初的印象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组织的关怀、同事之间和谐简单的人际关系和注重知识共享的学习氛围。入职第一天,就和自己的导师――北大纵横优秀的合伙人雷春昭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他在言语中透出的真诚和友善,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支持和关爱。导师不仅谈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业务运作模式和注意事项,而且谈的更多的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顾问、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很好的利用好北大纵横提供的发展平台,努力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成长。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我很快的适应并融入北大纵横的大家庭起到了很大帮助。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北大纵横的导师制度,让每一位新来的成员都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多的是学习和培训。在和同事的交流过程中,让我感受到北大纵横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简单透明,可以用“清澈”两个字来形容,和勾心斗角这样的字眼毫不相干,如果你有事需要同事帮忙,他们都会热情、真诚甚至不厌其烦的给你提供帮助。在你心存感激的时候,他们反而感觉所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公司安排了大量的培训,课程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既有专题培训,也有项目经验分享;既有内部人员组织的培训,也有外聘的老师的专题讲座,让人总是耳目一新,收获颇丰。整个培训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分享,也是经验的传递,也正是通过一场场的培训和项目经验交流,实现了知识和经验在北大纵横内部的积淀与传承。上了项目之后,对于北大纵横的工作模式和企业的文化又有了新的感受。我第一个项目的项目组由三名成员,一名见习合伙人和一名资深的项目经理,外加我这名新人。在项目组刚驻场之初,缺少咨询经验的我难免有些压力。其他项目成员看出我的心思后,他们首先给我的是鼓励,希望我要做到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还给我安慰,“不用担心,好好工作就是了,还有我们呢!”,一句朴实的话语,让我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两位同事既是合作的伙伴,更是专业老师,在对我进行工作指导的同时,还会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和专业的咨询工具,并加以耐心的辅导讲解,让我边工作边学习,真正做到了在工作中快速成长。整个项目下来,共同的努力有了共同的收获,咨询成果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可,项目圆满结束。项目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无处不体现着北大纵横的团队精神和工作过程中的敬业精神。每一名项目组成员就是北大纵横的一块招牌,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在感动客户的同时,也感召着自我,照亮了他人。在与北大纵横同行的两年中,我对北大纵横又有了不同的认识。北大纵横,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平等、彼此尊重和相互包容的组织。在这里你看不到等级森严,也看不到命令指示,有的只是游戏规则面前的相互平等、双向选择的公平合作。每个人的发展空间都是在公司搭建的平台上靠自己去经营。个人业绩的大小、合作机会的多少靠的是你自己的专业能力的高低和综合素质的水准。北大纵横人才济济,也就注定了个性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在北大纵横人的眼里,首先看到的每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也正是这样的一颗包容心,营造出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在相互学习、不断进步中超越自我。其实,我所有的感受,都在北大纵横的价值观里面很好的体现:合作、敬业、创新、诚信、专长。价值观的每一个理念都可以说是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内心,而且每一位员工都是北大纵横企业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我相信,通过每一位优秀的北大纵横人的努力,企业文化的内涵会不断得以丰富,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也会日益扩大。选择了咨询,你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这话不假。在北大纵横工作,你永远不会感觉到厌倦,你面对的永远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你工作地点是全新的,你永远不知道你明天的办公室在全国的哪个地方;你面对的同事几乎也是全新,多次合作的同事机会并不多;你面对的客户是全新的,每一个项目你都要面对一群新面孔;你的工作内容也是全新的,因为你咨询的每个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没有雷同。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生活,让你永远有新鲜感,让你一直处在学习状态,逼迫你不断的进步!有志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们,我希望你们不妨选择咨询行业,更欢迎您加入到北大纵横!北大纵横经过15年风风雨雨的历练,成绩固然可喜,但是还不能算是成熟,正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充满着活力,憧憬着未来。北大纵横在今后的发展中,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所以,我们每个人也要宽容的看待今天的北大纵横,你可以恨铁不成钢,渴望北大纵横有一个更好的明天,但是我希望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以做北大纵横人为荣!希望多年以后,在你离开北大纵横时再次回忆起在北大纵横的那段时光,感受最多的是满足和感动,而不是后悔和遗憾――这对你来说,就足够了。
-
- 我与纵横15年 19/10.2011
- 15年前,王璞创立北大纵横,开始了咨询的征程。15年前,我还在大学读书,为了了解社会,与同学相约从安徽到云南,体验生活10天10夜,在探索社会的内在运行规律。10年前,北大纵横开始首创驻点咨询模式,领行业风气的时候;我开始踏入了咨询的门槛,从此成为一个咨询人。2003年当纵横开始执行业牛耳的时候,我在原有小咨询公司模式下也做到了顶峰,为了寻求突破,也为了检验实践,我与客户合作成立了一个公司,开始了实体创业,也开始了一份经营管理试验田。5年前,纵横在肩负民族责任的时候,我开始反思创业的是非得失,4年前自费进行了全国二十多个城市进行考察悟道,在绕大沙漠而行的路上,看着夜空的星星月亮和茫茫沙漠戈壁,遵从心灵的呼唤,我决定了回归咨询生活。3年前,进入北大纵横。从不适应到熟悉到喜欢,从顾问到客户经理到合伙人,一路走来,感概颇多:1、北大纵横是能给于帮助最多的一家公司,因为纵横内部靠的是影响力。帮人等于帮己——王璞语。有很多新员工觉得纵横什么也不能提供,是因为希望传统的上级领导帮助,由于纵横没有上级领导,所以也就没有帮助;主动把方向转向广大的同学们,会发现没有一家公司会有这么多人给您帮助。2、纵横是一家最具自由精神的公司。纵横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言论自由,也在几乎没有刚性约束条件实现了自由工作和有效管理的平衡,主要的是靠文化,少部分的是靠考核。纵横有那么多的选择权,几乎没有人能够刚性要求别人,包括王璞。可以理解为自由释放了咨询的生产力。3、纵横是一个民主和变化快的公司。人人都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所有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制度建设、组织模式变化快到每一天,甚至制度手册都来不及更新,只能是电子档制度。这么快的变化速度,纵横的员工还能适应,这不能不说有赖于纵横员工的素质和纵横的文化。4、纵横的员工综合素质平均水平在国内一定是领先者,很难到一家公司有这么多高水平的同事,这么多的良师益友。还有诸多其他,但仅以上四点:员工素质高,组织变化快,极具自由精神,能够互相帮助,就足以说明纵横是一家伟大的公司,纵横必将伟大!愿我们为将纵横建设成为更伟大的组织而努力!
-
- 我眼中的纵横 19/10.2011
- 加入纵横两年多,切身感受到她的特色和与众不同的魅力,之前已有许多人就纵横的特点或与其他公司的不同提出高见,我也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我心目中的纵横和对她的期望。纵横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北大纵横的品牌推广。不管大小城市,也无论对管理咨询行业了解多少,至少“北大纵横”这四个字吸引了众多眼球,以前在孝感市审计局的同事虽然对管理咨询了解不深,也并不防碍这四个字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在公司创始人和各位同仁的大力推动下,“北大纵横”的出镜率节节攀升;二是前面的“北大”名头实在是有太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纵横第一个项目的客户方总经理,常习惯于将“北大纵横”简称为“北大”,将“北大纵横的老师”简称为“北大的老师”。虽然我提醒过二者的区别,但客户言语依旧,弄得自己都有些难以承受之感。期盼着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自己和纵横各位同仁的努力,能使“纵横”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与“北大”在学子心目中的地位一样重要。纵横运营中最有特色的地方:1、内部市场化。极其活跃的内部市场,令顾问与合伙人群体长期保持着合作的新鲜感,又不乏警惕性和危机感。能干和拥有好口碑的人们在其中游刃有余,酣畅淋漓地发挥着自己;还未被完全认可的也被给予足够的空间,给优秀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是,由于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内部市场活跃但不够完美,因为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对人做出准确的评价,最终导致由用人不当带来的项目风险无法规避。如何对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还是个难题。2、完全的项目经理负责制。一般来看,项目经理对项目成败和项目回款负责,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合伙人几乎是无条件的支持项目经理;而项目经理也对项目实施、项目售后、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奖金分配等与项目有关事宜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公司对此一般无任何异议。与其他咨询公司相比,纵横对项目经理的支持坚决而彻底,这使项目经理能带领团队心无旁骛的在前线作战,而不用担心后方的过多羁绊,在多数情况下,这无疑对项目的顺利进行是有好处的。与项目经理的强势地位相比,顾问处于了明显弱势,特别是资历不足、人微言轻的新顾问。当顾问与项目经理发生冲突时,最好的选择是退让;但矛盾爆发一般在项目奖金分配这个时点,相信不算新的同仁们在公司平台上已经看惯了刀光剑影。鉴于公司提倡按项目价值贡献分配项目奖金,无法量化的评价体系使公司不会对顾问所获奖金提供任何保护,这在几次交锋的结果中已经得到验证;顾问约一半的收入来源于项目经理的主观判断与良心。在这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3、在“变”中求发展。关于纵横的变,已经有文专题论述,我也深有体会。正是纵横的变,让纵横对环境有着灵活的适应性,并在变中不断壮大。我骨子里就喜欢变化,所以一点也不反感;但变亦有度,何事可变?何事不可变?何事可常变?何事不宜常变?相信领导纵横群英的精英们也在不断思考,能让“变”越变越好!我迫切希望纵横做得更好的方面:1、纵横的培训与知识管理。其实这两点纵横都已经初有成果了,年底的项目经理集训就是一次大动作;纵横的知识管理体系已于9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了,虽然目前其发挥的作用还未达到我的期望。但我相信这些都是良好的开端,以后相关培训能够体系化、常规化,相关的资料可以供大家方便的共享;知识管理系统也能更好的支持项目运作。2、纵横应该做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模型曾作为内部项目在纵横做过,相关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体现在考评系统中,但我认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不同的能力素质也不适宜统一应用打分的方式。比如项目经理需要具备很好的演讲能力、沟通能力,那么在他/她成为项目经理前,就应该让他/她在大家面前讲一次课,再由听课的人给出评价;并且各项综合评价结果合格后才能让他/她担当项目经理。也许这种想法很理想化,当前也不好操作,但我认为应该是趋势;我们就是这样,喜欢一直在路上。我热爱北大纵横,热爱关心她、支持她的每一分子,所以在她十五周岁之际,衷心的给予她祝福,给予她期盼,愿她越来越美好!
-
- “既赛马,又相马”的取胜之道 19/10.2011
- 说起北大纵横的合伙人业绩指标管理,有一个小小的﹑不太起眼的特色:就是既有业绩额要求,又鼓励发表文章和培训授课。也就是说,任何一项都可以独立"达标"。这在多数合伙人看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对于我所在的这个市场尚未形成的专业职能中心-EVA咨询中心-而言,意义却远非一般。 本土很多管理咨询机构的合伙人年度业绩要求都在一百多万元,不完成业绩额指标,说什么都白废。业内有一句流行语,叫做"赛马不相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对于未来式的概念,谁也难以判断,何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哪家咨询公司在被客户的价格挤压下﹑在日益上涨的咨询师成本压力下,有闲情和气度去维持一个有"概念前景"的业务单元﹑去判断("相马")或信任一个由无数不确定因素构成的市场和"竞争优势"呢? 想起2008年我加盟北大纵横时,随身只揣着一纸上海国资委官方网站消息(公布我与其合作开发EVA软件)的"联络图",就冒然闯进(不可以说"智取")"威虎山"。我在自我推销时所讲的故事梗概大意如下:我拥有迄今国内唯一向地方国资委(上海国资委)提供EVA咨询服务与软件开发﹑并且与国务院国资委保持专业沟通的资历,EVA管理模式将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本人的加盟将有助于北大纵横竞争力和品牌的提升,云云……。其时,除了已远离他乡的美国"牧师"(EVA创始咨询机构)外,在国内,也仅有上海国资委与国务院国资委不时发出几声价值(EVA)管理的呼吁,但却回应寥寥。因为敢于声称在EVA应用上取得成就的企业还乏善可陈。想当初,本土管理咨询机构中鲜有跳入"EVA陷井"的吃蟹者(偶尔有个别机构染指过EVA的咨询服务)。而偏偏是北大纵横的首席合伙人王璞认了个死理:成立EVA咨询中心! 从08年到整整一个09年,EVA的市场还是没有生气。这其间,EVA咨询中心只创造了两个新闻:其一是中心负责人应邀参与了国务院国资委的EVA办法制定专家会(中﹑美咨询机构各仅一家),其二是中心通过竞标获得深圳国资委一个EVA的咨询项目。尽管也做过几场相关培训﹑向几间国字号央企及三﹑两家地方国资委提供了有关EVA的专家意见和专业服务。但总体上说,如果拿赛马的尺子来衡量,仍然是不及格。不过从发展进化的角度,EVA的概念在一步步清晰,前景似又在不断明朗。市场﹑单子会接踵而来吗?我们还需要多久的耐心? 这种马拉松式的相马过程一直持续到2010年。这一年年初,在管理界爆出了一个重大新闻: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EVA考核!随之而来的是媒体一轮轮约稿(第一冲击波),培训浪潮风起云涌(第二冲击波),场面也似乎越搞越大(与特大型央企集团"班子成员"交流﹑会谈与授课),与此同时,星星点点﹑羞羞答答的咨询需求也在似隐似现地揭开了面纱,EVA中心除与一间本土特大型民企签约EVA顾问服务外,现在似排着队在门外"候诊"了。尽管还要再耐心等待一串串大单的显灵,但媒体-培训-咨询的伸展路径似已不容置疑了。君不见,2010年出生的EVA专家现在中国何止千千万万,美国牧师的圣经(EVA经典著作)已被炒作得如火如荼! 回顾EVA在北大纵横从诞生﹑沉寂到逐步升温的过程,纵横的既赛马又相马的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有可能开辟出一条在EVA理论﹑方法体系﹑操作工具到标杆案例的全面领先局面。作为中心的负责人,今天下午在回答一位客户高管的提问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我们似乎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我们此前和现今所作的积累促使高端客户更加信任我们,而客户提供的养料(项目﹑交流)又使我们的底蕴更加深厚。抚今追昔,眺首前瞻,北大纵横的EVA咨询中心扶持政策,不进一步体现北大纵横"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大型咨询机构"都难!
-
- 北大纵横十五年庆 19/10.2011
- 一起进北大纵横的很多人都离开了,就连当初把我招进来的李慧总也离开了,看着每天都有同事离开,有几天没有去公司,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全是不认识的面孔。有同事问我你为什么还留在北大纵横?我想,我为什么留在北大纵横:首先,是因为他的名字。北大纵横里流淌着北大的血脉和渊源,北京大学的人文气息是大陆地区最浓厚的学校,正因为这个名字,每当和客户提起公司的名字时感到非常的自豪。也是因为这个名字,很多客户把北大纵横高看了一眼。北大纵横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和他有一个中国顶级大学的冠名是分不开的。其次,是因为有一群生机勃勃的同事。北大纵横的同事有着各种各样的背景和经历,大家聚集到了北大这面旗帜下,一起共事,一起拼搏。北大纵横的同事中有知识渊博的管理专家,有业务精湛的管理精英,有纵横商海的市场和客户高手,这些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把大家吸引到了一起,凝聚到了一起。这是北大纵横最最吸引我的地方。纵横从成立到现在已经15年了,非常有意思的是,纵横成立的那年正是我来到北京,进入大学的时间,想一想,我已经来北京15年了。回想刚刚进入大学时,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学生,想成为一名科技人员,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促进中国的发展。随着大学时间的流逝,我的知识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也增加了。渐渐的,我发现如果我只是成为一名科技人员那么我的人生轨迹可能就是毕业了,进了一个研究所,然后每天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下来的科研经费去实现自己的伟大科技构想。可以说,这是一条只会让我要么消沉、要么愤世嫉俗、要么仙化的出路。于是我选择了跳跃,我要跳出这个轨迹。2001年,在提前1年硕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创业,这一年也是纵横开始第二次创业的时点。创业的实践让我感觉到了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在社会这个大深林里还只是一个青青的小果子,自己的个性、知识和阅历远远不够一个合格的创业者的资格。2004年,在纵横第三次创业的时点,我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进入了另外一家公司,开始了创业之后的修炼。2006年,在与同学的讨论中,我觉得我应该去读MBA,于是我下定决心去读MBA。在选择学校时,因为我是工科出身,所以我首先想到了去报考某个国内以工理科著名的大学,我打电话到那个学校的商学院的招生办公室,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接电话的那个老师态度之不友善,让我莫名错愕,难道这就是那个名气非常大的学校的本质吗?于是我有打电话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招生办公室,与前一个学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大的老师非常的细致和热心,语气也非常的友善。于是我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也是我就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这也就是我对北大纵横这个名字感到亲切的由来。2008年岁末,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进入了北大纵横。在来北大纵横之前,我没有想到管理咨询会给我带来如此巨大的裨益。在这里,我把自己学过的管理知识融会贯通,把理论的东西与管理的实践和案例结合起来,让我把管理这本书读厚了,又读薄了。现在,北大纵横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我也完成了蜕变的过程,致力开拓出一片业务的新领域,新的时代开始新的事业,北大纵横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
- 性善还是性恶? —— 从人性看管理的艺术 19/10.2011
- 我是在批林批孔的“大革文化命”的意识形态下长大的,从小对“孔孟之道”没有好感,后来上了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在心理学课上知道了所谓管理学上著名的X理论、Y理论还有两者之综合的Z理论的,究其源头,原来就出自孔孟之道,即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前者主张人性本恶,管理者不“严”的话、被管理者就会不“乖”,所以在管理的取向、体系和方法上就要以“酷”制“恶”,而后者截然相反,主张人性本善,管理者一味的“严”、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反对以酷制恶,而是提倡理解和宽容、注重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而在管理上更多地是让被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自己。记得当时老师让学生们课堂讨论,于是自然就形成X理论、Y理论两派拥趸,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老师最后出来做老娘舅,先是说等以后你们都走上工作岗位了自然就会找到答案了,于是同学们也随着作释怀状,而后老师又意味深长地说这个答案啊没准还会随着各位的人生际遇的波动而不同,只要你是被领导者,至少自以为“王”的人认为你是“仆”,你会遭遇X理论还是Y理论的待遇就由不得你了呵呵,何况各位是学管理的,日后也许都会成为大大小小的“王”,你会奉行X理论还是、Y理论去管理你的“仆”呢?于是大家又不由自主地再次陷入沉思。在我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为碰巧又留在大学做教书先生,自然也常会让学生们就人性之善恶于管理的意义而展开讨论,最后自然少不了我跳出来也做回老娘舅,学着当年老师的样子故作深沉地说同样的话,让我的学生们也为此欲罢不能,真是屡试不爽。但是“逗”完了学生,我还是不免会再次思考这个善与恶的难题,每每都会因无法穷究其法相而作罢。再次强烈感受此话题是在纽西兰留学的时候。当时选修一门“商业文化”课程,第一堂课便是来自英伦的据说是纽国首位管理学教授的著名学者让我们全班学生分列东西两厢,就若干同样的话题分别演示东、西方文化观念下不同的理解与行为方式,比如关于在商业行为中建立“信任”的话题,东方文化观念下通常是先建立信任、后达成买卖,信任的过程可以很长而买卖的过程相对可以很短,一句话信任在了啥都好说了,而一旦无法信任则啥都不成;而在典型的西方商业文化下,建立信任的过程与达成买卖的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边行买卖边建立信任,买卖成了、信任自然也就就位了。老教授在总结的时候,还提到东西方(商业)文化的另一个巨大差异,即在西方文明下,会先假设你是好人、直到有天证明你是坏人(想想西方的陪审团制度),而在东方文明下,通常会先假设你是坏人、直到最后证明你是好人为止,当然这次是好人未必意味着下次你还是好人,还得继续证明你还是好人才行。教授最后还恳切地对着我们亚洲学生说,这就是如今的现实,尽管从前上帝造人的时候也许不是这样的。有一年圣诞节,我请了好多东西方的朋友一起来“烛光”晚餐,早上开着车去采办,看到蜡烛店就进去了,“烛光”聚会嘛没蜡烛可不行,可能节日来临之顾繁忙异常,老店主应付不暇,我要买五十个小浮烛,于是就丢给我还没拆封的一大包说自己数吧,我边数边说揶揄道您就不怕我多拿几个吗,老人笑答朋友虽然我和你素未谋面但上帝教我世人皆善何以故我怀疑你呢?回家的路上,乃至之后的很多年,我只要回想起老人脸上的那种“信任”的表情,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种不可言表的“被信任”的幸福感受,强烈到足以影响我此后人生里无论在哪里都能做到对人、对事多予信任、少去怀疑的程度–至少先信任、不(或后)怀疑而不是先怀疑、不(或后)信任。之后的故事依然与蜡烛有关,那是我被上海市经委作为外籍专家邀请回国参加建设的时候。记得有次我的一个项目初战告捷,还受到了市领导的表彰,我决定在经委礼堂举办小酒会答谢四方,脑子里总想着“烛光”的温馨,于是让司机驱车沿着外滩周边找蜡烛店,终于在个小巷子里找到一家,推门而入嚯生意兴隆啊,一个中年女店员忙的不亦乐乎,我看到了封在袋中的小浮烛,于是我对忙着的女店员说,我赶时间门口车还等着呢我自己数五十个吧,她头也不抬却匆匆抛出几个字,“不行,万一你多拿走几个呢”,于是我就愣愣地杵在那里,脑海里纽西兰蜡烛老人的自信笑容与眼前的这位女同胞的大义凛然的表情象蒙太奇般交织着,于是我只好耐心地等着她为我服务,然后看着她一五一十地数够五十个才五毛钱一个的小烛封好了交我手上,这时店里顾客也少了,我说阿姨我给您讲个故事,于是把纽西兰那份幸福回忆努力在笑脸衬托下与她分享,听完她也尴尬地笑了,不过还低声争辩道,“我不是怀疑你哦,不过万一啊…呵呵”。因为这个负面的消费体验,至今我都再也没有光顾过大陆任何地方的蜡烛店。纽西兰的蜡烛店主信奉的是性善论,而外滩蜡烛店的女人显然就是性恶论的信奉者,为何东西方的待遇就会截然不同呢?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看来究竟的答案只能跟上帝、佛陀、真主去求,不过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对聪明的管理者而言,是采用X理论还是奉行Y理论呢?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因人、因事、因场景、因文化的不同而定的,即便是对同个组织而言,既然彼等元素都会随着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变迁而不同程度的显现从量乃至到质的变化,那么一成不变地采用X理论、或者是Y理论,或许都不可取。比如面对着所谓高学历、高智力、高自我意识的“三高”人群,管理者依旧秉承文革“怀疑一切”的遗风,一味奉行性本恶论,每每发现有不“听”话者,还没问个青红皂白,就挥起“王”者之剑轻则通报批评、勒令检讨,重则罚款(民间也称“被乐捐”)直至劝退,作为管理者的“王”是否想过会不会在有心无意之间所起之杀一儆百的心兴许真会铸成以偏概全的错呢?所谓变了又变的“这规那矩”如同恼人之放化疗、在消灭少量癌细胞的同时把更多的健康细胞也同时杀伤,最后把本该凝聚的人心都伤透了还在那里忿忿地摩拳擦掌,“看那厮还敢与我斗牛”之草根豪情万丈,如此损人不利己之管理可以休矣!以三高人群集聚的咨询公司为例吧,管理的诀窍在于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既然林子大了难免啥鸟都有,一味Y理论未必能奖勤罚懒,而一味X理论也许又内外兼伤,那么不妨试试Z理论。Z理论下有许多能为咨询公司所用的主张,比如对待业务是质量与数量并重、全员至少是各级员工代表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政策的内涵稳定与形式一致性、健全的各级保障制度以及以长期而非短期的方式判断业绩表现,凡此种种,依笔者看来,皆适合纵横的生态环境。诚然,我们都知道,纵横正在摸索和开创的是在神州大地上前无古人的业态模式,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自然也是无先例可循,王者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仆们不也在忐沓不安吗?从这个意义上讲,彼此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机会成本虽量级上不同但于质上都是无分别的。在这样的形势下,政策虽然可以再三调、做法可以反复试,但最基础的管理灵魂“信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试想:若“仆”们皆为不可信者,那终日处于刁民包围之下,“王”者岂不更是高处不胜寒?纵横这样的智力型公司真要走向成功、甚至开成百年老店,那么领导者的基于“信任”的价值观、基于“公正”的善恶取向、以及基于“无私”的博大心胸才是关键成功因素,才会让优秀的人才在其人格魅力下欢聚、不够优秀者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熏陶而终获得提升。公司要最终在市场上谋得先驱地位的巩固,领导者们的境界首先就要超前提升才是正道。难以想象的是,一个五年后矢志要成为全球管理咨询业十强的由本土最豪华团队组成的公司,支撑其成功的却是菜市场档次的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真是无异于痴人说梦啊!佛法主张世上万物本无自性、而以因果缘起而存在。以王与仆的关系来说,佛陀老人家就说世上哪有生来本性就是“王”的人,因此也就没有贱到生来本性就为“仆”者,“佛说王、即为非王、是名王”,王是相对于仆而言,仆是相对于王而言,若没有了仆,全都是王也就失去了王的价值,反之亦然;况且今日为王者明天未必还是王,想想现在身陷囹圄的黄光裕,同样今日为仆者日后未必不能咸鱼翻生,再想想眼下正跃跃欲试图谋更上位的陈晓,世事无常,难道不是吗?总之,“王”当然是要的,但“王”在行王道的时候,对于人性本是善还是恶的把握不能失之偏颇,在方法上更不能一味的奉行X理论或者就Y理论,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而是更注重Z理论,只有这样为“王”才会长久、才会令“仆”心服口服;当然因为“王”的存在、“仆”也是要的,但为“仆”也有仆术,既不能一味逆来顺受甘于忍受X理论的苛待,也不能头脑发热一味梦想着Y理论的善遇,而失去了对自我的约束,这也是对等的前提。仅以此文,予管理咨询圈中所有自以为王者为戒,也予那些暂时无奈成仆者些许鼓励与安慰。 只有王、仆同心,明天的世界纵横也好纵横世界也罢才会更美好!
-
- 一年、二事、三言——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十五年有感 19/10.2011
- 一年2009年入职北大纵横成为合伙人,至今一年有余。二事一年有余的时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儿,大事、小事、琐事、讨厌事、高兴事、烦心事、愉快事,总算起来该不少。似乎要用书面语言来说说的事儿,本该不少,但于我横秋老气者言,宁静、淡泊该是应有之境。故而可拿出来说的事儿就很少了。然有二事还是值得唠叨几句,一曰自由,一曰民主。果如名人言:“不自由,毋宁死。”在北大纵横,每个人该好好地活着!因为北大纵横这个平台,为在这个平台上生存的每一个人提供了足够自由的空间。从小言,不坐班,给每个合伙人充裕的时间去按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你可以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只要你把你自己给你自己安排的工作很好地完成。你可以把茶馆、咖啡店当作你的工作场所,邀约三五同道或工作伙伴,海阔天空,头脑风暴,讨论你的工作,交流你的经验与体会。你也可以把工作当旅游或者把旅游当工作,在游山玩水、探亲访友、云游四海之中,拜访你的客户,开展市场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致力于游学以提升自己并推展你的管理观点。概言之,不坐班,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工作日、节假日,你做或不做与管理咨询这一业务工作相关之事。从大言,选择何种职业发展路径,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给予充分的自由。你可以申请成立专业中心,只要你认为你有足够的能力把该专业领域做好。这一专业领域,可以是某个行业,行业的边界可宽可窄;可以是职能,职能的范围,可大可小。若果你认为你成立的专业中心,单独经营存在难度,或市场条件不成熟,或自己的兴趣发生改变,或因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可以申请关闭或暂停、或合并或转入其他中心,无更多的具体条件限制。还有,对于每个合伙人,没有合同额、回款额的年度指标要求,只有每月一定分数的KPI考核。于是,你可以选择在某一段时间内——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不签单,闭关修炼,潜心做研究、做学问。你不签单,只是你自己不得相应之财务收益而已。经过闭关之后,由于学问的精进,技能的提高,你可以继续选择以签订咨询合同、完成咨询项目方式来实现你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生追求。你也可以从此改变你的商业模式,可以追随至圣先师,周游列国,推广你的管理主张,推行你的管理理念,寻找发挥你的水平和能力之舞台。还有,言论的自由。公司的电子办公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就相关事项去发言,也可以不发言而只围观。只要发言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突破道德底线,基本都可以说。说了说自由,差一点忘了,还该说说民主,不然岂不文不对题。民主者,百年之前,意谓民主之德先生风靡一时,不谈德先生者,非保守即反动。然一百年之后的今日,真正知道民主之本意者,几人?中国自古以来有否民主?现今中国明白如何实现民主者,几人?古今中外,是否有真正之民主者?勿敢妄言。民者,芸芸众生也,无论愚氓,抑或精英;无论妖孽,抑或仙神。众民者,可主乎?非也。古今中外,无论大汉王朝,抑或大唐盛世;无论被一些所谓精英推崇备至之美帝国主义,抑或东方之共产党专政之国家。无不是一个利益集团与另一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所谓现代之民主。有点儿扯得远了,回来说说北大纵横的民主。一年的北大纵横生存,既围观,也参与了北大纵横的民主。总而言之,与我之民主相距不远。勿需跨海越洋,飞机轮船,打个巴的或许也能到达。既谓民主是利益集团之博弈,其本质自不在实质而在程序,不再结果而在过程。无论美帝国主义,抑或欧罗巴的已经落下之日不落者,其谓民主无非程序貌似民主、公正、公平,其结果真的是那块地儿上之芸芸众生做主了吗?我不知道,我相信你也不知道。北大纵横确实民主,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消化西方美帝国主义的东西,确实还算实现了民主。首先,委员会决策,这是现代当今民主之典型做法。北大纵横的重大决策皆由委员会进行,而非最高管理者一言九鼎。其次,程序的民主,任何人,你可以对提案表示你的观点、态度,你可以不表示你的观点。你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无甚限制,想说即说。你不表态,很少会强制你去说。其实,不说是说,表达了一种即不赞同也不反对之意见,因为没有非黑即白之事。以上是年来觉得必要说说之二事。三言在北大纵横做合伙人一年,经历以上似乎值得说说之二事,感悟、感慨、感想颇多。可说之言,确实不少。然值此北大纵横十五年庆典,不可乱说。犹说之三言,一曰,纯人力资本型企业该如何管理。二曰,纯知识型产品该如何经营。三曰,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资产经营纯知识型产品之企业架构如何搭建。先谈谈纯人力资本型企业的管理。十年前的一件事还有点模糊印象。似乎是2000年之下半年,其时以管理咨询、管理顾问为主业之公司企业在中华大地几似雨后春笋。有北大纵横者在清华、北大一类管理学院、商学院楼内的公告栏贴小广告,有和君创业者在中国经营报一类财经媒体做“和君创业”之类大宣传,还有聚集了十几个人扛着七八条枪就开始打天下之九略、捷盟、AMT者,还有挟洋自重、高歌猛进之远卓者,江湖之中各个山寨犹如八仙,各施神通,招募兵马。于是乎,那些与我一样对管理咨询这个行业有独钟之情之熟人、同学们,各奔自己看好之山头,追随其信任之大王。其时加入北大纵横这一山寨之众多同学,而今有在北大纵横成为一方诸侯者,有隐入深山修炼高深武功之七剑者,有下山拉杆子占山头另立山寨者。鄙人也曾在十年的大浪淘沙后还能存活下来的一些咨询行业山寨中游走过、围观过。然最终在北大纵横成为本土咨询行业第一品牌时,鄙人也成为该山寨头领中的一员。同时起步者众多,然能聚集众多咨询业界的精英人物成为北大纵横之合伙人、咨询顾问,作为一个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资本之行业中企业,其人力资本管理应有独到之处。年来,一直在思考、在观察,北大纵横到底是如何管理其人力资本的?或许正如前面所说,民主、自由?再聊聊知识型产品之经营。管理咨询,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无形的,是知识,是智力。尽管在客户哪儿装大头蒜称自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然管理咨询业该如何经营,还真没想明白。也曾游走于业内其他山寨,似乎大家都在努力地做着,知识型产品到底该如何经营难说所以然。也曾想砍一根树枝,挂一个酒幌,立一个山寨,然终因没搞清楚搞这个山寨是该打家劫舍还是替天行道而作罢。然在管理咨询这个江湖,北大纵横在众多山寨中有似水泊梁山,无论是二龙山,还是少华山,最终都得归入梁山。显然,能够让各路英雄、英雌聚集在山寨之中,自然需要有手段、有管理水平。然而这各路豪杰在山寨中还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啊。而这赖以维持山寨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产可都在各位豪杰的头脑中,不同的头领提供的服务也好,产品也罢,可都是不一样的。知识、智力型产品或服务如何经营?难道还是自由、民主?或许是!再说说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资产经营纯知识型产品之企业架构。既然在管理咨询的江湖,北大纵横这个山寨能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除了有手段、有方法把各路英雄、英雌收归山寨,让各类山头加入山寨,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如何让这群敢于“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太岁们安静地、和平地在山寨中呆下去,还能为山寨的兴旺发达做出些许贡献?从管理学的角度,就是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组织架构了。北大纵横的组织架构确实与众不同,称之为太阳系也好,谓之为网络型也罢。能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背景的豪杰们有序地为山寨的发展工作着,这个结构确实有其可研究之处。年来思考,还没明白。是否可归结为前述二事?曰:结构适应了自由、民主之战略?
-
- 纵横印象杂谈 ——写在北大纵横成立十五周年 19/10.2011
- 今年是北大纵横成立十五周年。对一家咨询公司来讲,十五岁了,豆蔻年华之上,值得纪念一下。王首席推动大家就纵横的人或事或管理思想写点自己的感想,我一时想不出写什么好。一是我加入纵横仅有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比起十年八年司龄的老纵横们,我对纵横的了解算是皮毛级的,很多纵横的大事没有经历过,我甚至不知道纵横十五周年纪念日是哪一天,也没有听到有人说起过。二是我很少看到纵横的文字记录传承的东西,这样间接经验也算少了,纵横每天都在发生有趣的事情或里程碑的事情,我有些处江湖之远的感觉,对纵横的文化感触不足够深,总不能闭着眼睛瞎写吧。但总觉得还是有话可说的,思来想去,就某些方面写点自己的印象好了,有朦胧感,但不是想当印象派,或许可以为自己看的不清楚而推脱点什么,而杂谈的意思就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不受太多的约束,这点不也正好符合纵横的特点嘛。干脆就既印象又杂谈吧,那是相当的自由和奔放啊!在纵横门外记不得是哪一年第一次知道北大纵横这个名字的了。2000年,我在企业做人力资源的时候,作为甲方,开始与外资咨询公司合作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遂对管理咨询这种当时中国企业的奢侈品有了多些了解并产生了兴趣,之后,在所任职的集团内另一企业,与又一家知名外资咨询公司合作一个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在2002年,我忍不住加入到了咨询顾问的行列,在深圳一家当时不算小的咨询公司做起了顾问。说实话,那时候我还并不知道北大纵横,倒是听说过和君创业公司(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和君创业已经在深圳设点开展业务了,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销声匿迹了),这样推算下来,我大概是六七年前知道北大纵横公司的。但从知道她的那一刻起,都是景仰之情,虽不了解,心已神往,觉得纵横的顾问都是神兵天将,也许名字前面有两个大大的北大二字。北大是一流的,北大与纵横结合产生的北大纵横也是一流的,我怎么能不景仰和向往呢,不觉间又感叹自己能力是否够得上呢。在一个面试场合,我有幸碰到一位从北大纵横走出来的顾问,当时我自感心虚,最牛公司的顾问就在眼前,心理马上就把对方放到了仰视的位置上,同时,又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北大纵横并感受纵横顾问的风采。交谈可欢。其实我自己是有点骄傲脾性的,自认为能力不差,理念不落后,心气不算低,岂能是你几个概念和一番高论就能把我忽悠住的。通过这次我和北大纵横的“代表”近距离接触的过程,自己对咨询的信心更足了,也可以说,北大纵横在我的心目中没有那么神了,不是高不可攀的了。我依然走在管理咨询和企业实践的路上,和北大纵横没有发生关系。在一个城市呆几个月,再换一个城市,疲惫而新鲜着。时间快速地到了2007年,我去到一家企业里负责人力资源,这家企业刚好在请北大纵横做管理咨询项目,已经进行了大半程。很自然,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和我本人的爱好,多了一些机会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北大纵横有了又多点的了解。此后我一直不断地在关注着纵横。走进纵横门我真正开始想走进纵横大门的强烈冲动是在我认真思考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之后。这个思考是在我又回到咨询行业但还不是进纵横的一年时间里,一是过了不惑的年龄,不能再折腾了,该为自己的后半生找个可以做下去的事情。二是要自己喜欢做的,有一些自由的,不简单打工的,一个持续的平台。遍寻中国,非北大纵横莫属。我对自己表态说,要么自己单独或几个伙伴一起开一个咨询公司,做自己的事业;要么加入北大纵横做合伙人,同样可以成就事业。不会考虑再去其他任何咨询机构做了。这里需要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深圳运营中心的王山总经理。从和他认识到我被引荐到纵横足有一年半多的时间,我能有机会跟他认识也是我持续关注北大纵横的结果。跟王山总交流过很多,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关于北大纵横和咨询的话题。王山是个做事很认真很负责任的人,当他问我愿不愿意加盟北大纵横合伙人的时候,我很肯定地说非常愿意。记得很清楚,我还没有正式成为纵横合伙人的时候,赶上深圳运营中心在5月初举行的2009夏季活力营,王山总邀请我一起参加,前往深圳东部的黄金海岸享受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心聚会。尽管自己算得上职场老江湖了,成为合伙人后,还是有很多的不适应。一切都在变变变,不停地在变,变得眼花缭乱,变得跟不上躺,变得无所适从,在这种变化面前,老江湖也成了新兵蛋子。纵横最大的特点似乎就是把变当成唯一不变的东西,加上这样那样的固执的规定,比如20分考核,10分考核等。进了纵横门咋就和门外边的感觉差别那么大呢,难道是自己的适应能力不够。不知道这是不是别的合伙人的“呼吸困难”期。其实,还是有很多快乐的地方的,比如每天盼着登陆协同平台,看看有什么最新消息,生怕漏掉,能有一两天不上就像缺了点什么,现在换成明晰谷了,仍然会时不时地在上面溜达。和合伙人、客户经理、顾问等交流合作,感受不同人的思想。会盼望着每周五下午的合伙人会议,大家可以见面交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林林总总,就不细说了。当把注意力从内部管理转移到外部客户的时候,还有更多的惊喜。观察王璞王璞是北大纵横的创始人,首席顾问。我见过几次王璞,听过他几次演讲,没有和他深入交流过,也没有和他一起做过项目。我和王璞总同岁,他看上去要比我成熟很多,可能是十五年当北大纵横的老总练出来的吧。我能感觉到的是王璞总是个性情中人,能喝酒,敢讲话,细中带粗。其实,我对王璞总的了解非常有限,如果我在纵横一直做下去,会多一些了解。在进纵横之前和刚进纵横的时候,我把王璞和北大纵横是紧紧挂钩的,或者说合二为一的。王璞作为北大纵横的创始人一定是一位博学多才、气质极佳的管理专家,我要给他打100分,至少也是90分。进了纵横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我把王璞和北大纵横部分地脱钩了,王璞总和北大纵横各有各的缺点,也有不少让我不适应和让我感觉无厘头的地方,而这一切都是和王璞总的那只推手有关的,这时我在心里给王璞的分数是70分。不知道以后的分数会怎样,我现在给王璞总打85分吧,这些分数不说明什么,一种观察而已,或是一种心情。王璞总极其勤奋,据说他每周用在工作上的时间超过100小时,我很是惊讶,希望我能把用在工作上的时间达到王璞总用在工作上的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定会有更多收获吧。与纵横同行就像前面说过的,我得给自己找一条路,找一条可以成就生活和事业的路。当我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发现北大纵横是个优秀的探路者和领路人,她以纵横天地的气概和睿智聚集着越来越多的同路人,我们一路同行。
-
- 本土咨询业的一面旗帜——纵横感悟 19/10.2011
-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杆,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这个行业的一面旗帜。行业标杆的作用之一就是引领这个行业发展壮大,在行业发展、商业模式、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成为行业表率,开行业风气之先,引领行业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标杆企业的做法常成为其他企业效仿的对象,标杆企业自身也奠定与诠释了作为行业龙头的地位与角色。毫无疑问,走过十五个春秋岁月的“北大纵横”是本土咨询业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个加入纵横的新兵,谈谈对纵横的感悟与感受。开放合作的平台纵横提供了非常开放的平台,诚如创始人王璞先生所言,“北大纵横”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所大学,各个中心就是高校里的院、系:中心负责人就是“院领导”、“系主任”,在这所“大学”里,可以自由选择你喜爱与擅长的专业,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切磋技艺、开创事业、携手成长。这里完全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组织自己的项目开展计划,邀请相应的专家、同事一起参与、一起合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纵横成就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专业能力与主动性。每个人都很忙碌,但每个人也都愿意与人分享与合作,提供真诚的帮助,从公司高层的“七剑”到中心总经理、到合伙人、到项目经理与顾问、到营销中心、到知识中心、到台前幕后的行政支持同事,感受至深,由衷感谢。“开放合作”的公司文化已根植于每个纵横人的心中。品牌的威力从品牌传播来讲,“北大纵横”已是纵横天下,闻名天下,中国今天的大江南北都已熟知“北大纵横”的品牌。今日的五大运营中心,未来的六大、七大、十大甚至更多营运中心将遍布中国,对纵横品牌提升、无形资产积累起到巨大贡献。一千多家的企业客户服务,数千个项目积累经验,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变革与成长,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与尊重,同时也为纵横积累了深厚的品牌资产。我个人认为,这是纵横最宝贵的财富,是这面旗帜下最闪亮的明珠。今天的纵横更加发展壮大,纵横品牌显示越来越强的威力,纵横的品牌与纵横人紧紧相连,今天的纵横人踏遍山山水水耕耘纵横品牌、传播纵横品牌、提升纵横品牌,作为纵横全体成员的无形纽带与有效联结,品牌与纵横人已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专家的魅力这个平台云集了太多的专家、学者、行业前辈,如今更是群贤毕至、高手云集,作为一个喜爱学习,热爱咨询的人,就是快乐家园。解惑百业,实战中客户的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现在“纵横交错”的中心设置,提供了“全产品线”的服务组合,应对现实的企业需求。在与众多专家交流过程中,这些前辈渊博的学识、儒雅的谈吐、谦逊的品格让我感受颇深,并且由衷的敬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有高度合作的态度,一个项目出现,邀请未曾相熟的专家参与,每次都得到真诚的响应与反馈,每次都获得拨云见日的真知灼见。可以说,有幸与这些专家为伍、有幸向这些专家学习、有幸与这些专家共事,是纵横吸引我的重要魅力之一。值此“北大纵横”成立15周年之际,写下心中的点滴感悟,祝愿纵横未来在世界舞台上演绎更辉煌的乐章!在纵横的旗帜下,作为纵横大家庭的一名成员,我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
- 纵横成立十五年有感 19/10.2011
- 坚心励志磨一剑,横空出世起波澜。 九州智业定格局,华夏咨询驾轩辕。 英才凝聚凭宪制,基业辉煌有宏愿。 昔日中华执牛耳,明朝全球展容颜。 不堪风云十五载,定当纵横一百年。 吾虽匆匆后来者,必将热血洗空前。
-
- 北大纵横十五年庆之感悟 19/10.2011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这首《陋室铭》把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素养演绎到了极致。进入纵横今天,当我提笔想对纵横十五年的发展感悟写点什么东西的时候,这句话就象阿拉丁神灯里的精灵一样跃然纸上,似乎想向我表达出什么。作为一个纵横的新人,当我进入管理咨询界时就对如雷贯耳的北大纵横非常感兴趣,作为中国管理咨询界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北大纵横有太多的神奇去让我们崇拜,有太多的神秘让我们去探索。它是怎么成功的?它为什么能在列强争霸激烈的管理咨询市场脱颖而出并且遥遥领先?别的管理咨询公司一大就分家的怪圈,为什么北大纵横却几乎风雨不惊?纵横里那么多的“牛人”为什么能数年坚守在纵横的团队里而没有离开?……这些疑问都曾使我对不断壮大的纵横表示强烈的好奇。几年的管理咨询阅历积累终于使我有资格进入纵横的团队,当我历经重重选拔,有幸成为纵横的一员时,那种兴奋和自豪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而在进入纵横数月后我逐渐明白了纵横成功的奥秘,那就是纵横的领导,纵横的团队,纵横的文化。王璞和其他公司高高在上的老板不一样,王璞在我进行合伙人面试的时候就让人很亲近。王璞与公司员工沟通时一再强调自己的公司成员身份,但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他是纵横的灵魂性人物,作为纵横的领袖,他却没丝毫的架子,每个人都能成为他的朋友,而他也是张开双臂热情欢迎着每个进入纵横的新伙伴。其实我对王璞还有很多可以形容的词汇,激情、坦诚、智慧……。不过这些形容词都不足以我用一个小故事去描述王璞。刚进纵横没多久,就听说有个咨询顾问要辞职了,这在人才流动相对频繁的管理咨询公司没什么奇怪,但却听说王璞执着的去找到了那个顾问,劝说他留下来,因为只有这个顾问有售后咨询的经验和能力,王璞劝说他留下来的条件是给他一个平台,让他去填补纵横在售后咨询的空白,虽然结果后来不得而知,但我想对于已经习惯了人员来来往往而无动于衷的企业老板而言,王璞是一个真正想做事的人,真正想做企业的老板,真正想成就一个伟大企业的企业家。纵横的团队在进入纵横以前就已经对于许多咨询界如数家珍般的大腕级人物抱有崇拜的心情,宝山、岳云雷、刘庆韬、程山……,这些几乎管理咨询圈里的人都知道的百万级身价明星人物。但和王璞一样,他们也几乎没什么架子,都是以老大哥的身份欢迎着每位加入纵横的新伙伴,并且毫不吝惜的帮助每位成员在纵横的立足和成长。岳云雷总作为我的导师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迅速的融入纵横,受益匪浅。大腕级的人物尚且如此,可见纵横大家庭的包容。就象我开章所引入的那句话一样,纵横的资产不是有多少设备,不是有多少现金,而是人才,纵横的这些鸿儒们是纵横真正的财富,他们渊博的管理咨询知识,出众的解决问题能力,卓越的团队统率,坦诚的沟通意愿……。是他们围绕在以王璞先生为核心的北大纵横管理团队领导下,北大纵横越来越繁荣昌盛。(这句语式很耳熟,但现在能表达我的意思的就是这句话。)纵横的文化其实归根到底,这些都是纵横文化的魔力,我在进入纵横没多久,就参加了纵横元旦活力营,并从一些小事中体会到了纵横的文化底蕴。在纵横,员工必须遵守纵横所指定的基本规章制度,制度不复杂,但强调执行力,比如活力营规定的清晨跑步,尽管寒风刺骨,但每个成员必须准时到酒店前报道晨练。照顾到大家的身体和天气原因,晨练时间其实不长。但如果没有参加晨练的“同学”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则是在当天上午的会议里集体“亮相”,检讨自己潜意识的“惰性”和“无纪律性”,这种没有参加晨练的惩罚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亮相检讨,目的就是强调文化的一致性。纵横内部文化的惩罚都很简单,差不多就是缺席名单的公布,没有物质上的克扣,仅仅是一种无言的文化训诫。(知识分子脸皮薄,这招很厉害。)不管上至普通的新文员还是资深老合伙人,都一视同仁的在纵横文化里接受同样的文化影响。这就是纵横的制度执行力文化;“像军队一样锻炼人”。在纵横,如果有疑问,有意见,尽可以坦诚沟通,不管任何场合,只要利用合适的沟通渠道,这个时候,王璞不再是创始人,是老板,而是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通一员。纵横是个寻求合作的团队,对于所有人而言,资源两个字是使用很频繁的词汇,纵横的机制就是使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每个业有所专的人都能够得到发挥。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一句话:诚信、合作、敬业、创新、专长。这五个词是纵横成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纵横基业长青的文化保障。纵横的未来王璞一直把美国的麦肯锡和欧洲的罗兰贝格作为纵横发展的标杆,并且把纵横的成长轨迹与国内的联想和华为对标。对纵横所有的成员来说,这是一个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愿景,对于已经不满足于立足国内老大的地位的纵横,王璞的眼光看的更远,对于纵横而言,巩固并扩大国内领先的管理咨询地位和优势,适时进入国际咨询市场,使纵横立足于更广阔的视野和站在更高的高度,并寻找更具有上升趋势的发展空间。其实美妙的愿景往往源于对现在的自信,成功的信念源于对目标的不懈追求,纵横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追求高度,不断探索发展,不断完成自我涅槃的群体。对于纵横的未来,我只能用几个词来表达了,自信、执着、激情和求索。我以身为纵横的一员而骄傲和自豪!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