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北大纵横作咨询的日子——于纵横15岁生日之际 12/04.2011
- st1\:*{behavior:url(#ieooui)}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99;mso-style-qformat: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5.4pt0cm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5pt;mso-bidi-font-size:11.0pt;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mso-bid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mso-font-kerning:1.0pt;} 本来想起个华丽的词藻吸引眼球的题目,但想想有点太哗众取宠了,只是想随便说说在北大纵横工作的一点点感受,看了,希望对后来的同学们有些裨益,不看,也算自已做了一个小结。 2002年11月进入北大纵横,那年我27岁。本来我的人生计划是25考研28结婚,当时王总说,来到纵横,只要努力干,早日达成五子有望。五子是什么?就是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票子,这个诉求很朴实,但也激励人,于是便一头扎进了项目组。项目组的感觉是,大家都非常努力,项目组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我们都是努力地学习,努力的学习。但是项目组内部的氛围特别好,同事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嬉戏打闹,温馨如同兄弟姐妹!有点和谐社会的味道,时间如泉水叮咚般快乐走过。 2003年不幸碰到那场非典。当时很多的咨询公司都开始裁人,因为咨询业务大量削减,人工成本是咨询公司的主要成本。当时王总又说我们不仅不裁一个人,而且不降工资,当时王总的这种魄力的确令业内刮目相看。其实在那种情况下,裁人和降薪都是很多咨询公司理所当然的事,但北大纵横坚持住了。我们这些顾问就开始在陈总的领导下做了大量非典期间也能开展的工作,什么工作?就是在公司坐班的时候大量向外界的媒体投稿。说实话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都没有怎么投多少稿,突然之间,让我们去主动联系媒体的编辑,沟通和撰写文章,然后成功发表,然后还和很多媒体的编辑变成了朋友,那个时候的方法,的确很有效,迄今为止我还有一些编辑朋友在联系。所以陈总让我相信,事情是做出来的,不去做的话就永远不会有提升。 接下来的日子是继续做项目,从不同的优秀同事身上学习,学习写报告学习沟通交流等等,值得学习的人太多。2004年开始自己做项目经理带项目。自己带项目的特点是任何项目,客户问题需要自己去发现,需要自己去思考解决思路,需要自己去安排任务,需要自己去跟客户沟通,需要自己去向客户汇报,需要自己在项目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客户的委托,这一切对自己都是全新的挑战。 记得我带的第二个项目,那是一个有着几万人职工、70年司龄、从民国时期就开始闻名全国的老国企的战略项目,我们住在客户公司大门口附近,当时每天早上我们项目组跟客户同时上班,在早上上班的时刻我走进客户公司的大门就一定能看到的景象是,一大群穿着蓝色厂服的员工骑车去上班,就像一片蓝色的海洋,看着他们或稚嫩或老练或年轻或成熟或迷惘或坚强的脸庞,我记得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哎呀,这上万人的员工的未来跟我们做的咨询项目有着直接的关系啊!每次一走进这早班的蓝色海洋,我心头的压力无比巨大,套用敬爱的朱总理的话,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记得当时在客户方的战略研讨会上与客户的领导们都有过不少地争论,但唯一欣慰的是,按照我们制定的战略路线,5年之内就成功地从一个10几亿销售收入的企业一跃而成为百亿大型集团,而我这5年内一直不敢懈怠,一直与客户保持沟通,以至于客户在5年后依然打电话过来说要我们去为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定战略。 北大纵横的人都说,咨询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确,咨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当你看到客户的成长中有你的贡献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是我们咨询顾问们的精神食粮,也是鼓励我们继续前进的最好动力。经过这多年的咨询生活,尤其北大纵横的种种在业内创新的管理模式,让人既爱又恨。爱的是,北大纵横的每一次管理创新都让人心服口服,因为每一次的创新都是一种优化和提升,但是也有让人恨的一方面,那就是北大纵横“随需而变”的作风,就是只要有需要,只要有改进的空间和方法,就会随时进行优化,这往往让你刚刚习惯了一个新的做法,突然又会有了更新更好的办法让你去执行。所以我把北大纵横称为“持续优化”的企业,大多数的企业持续优化只是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但北大纵横是切切实实做到了。 在北大纵横,我们会感受到处处都在的思维碰撞和头脑风暴。不说北大纵横的会议室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年几百场的经验分享和交流研讨;也不说北大纵横分布在全国上百个项目组上天天晚上挑灯夜战的小组研讨;就算是公司的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出台,在公司内部的交流平台社区上都能引来数十上百个回帖,有的冷静全面分析、有的思辨激情高昂、有的客观实实在在、有的创新无极限。哪怕是离开北大纵横的校友,每年北大纵横都会邀请回来一起吃一顿晚餐,说说在北大纵横的当年往事,讨论讨论各自的发展各自的前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常听我原来的同学们说,现在的社会,多了繁华也多了浮噪,收获了金钱也收获了功利,愿意倾听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也渐浙的习惯于把自已内心深处包裹起来,可不是吗,很多人觉得朋友好象越来越多,但却找不到分担你思想的对象,望眼欲穿的同学聚会见面时只是回忆过去,而同事间更有“尔虞我诈”“公司政治”…....,正如有歌唱到“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带着伪善的面具”。然而在北大纵横,同学们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少了世俗关系,不必赡前顾后,可以畅所欲言,尽情交流。在这样的咨询公司,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像是重生。喜欢这样的北大纵横,不需要理由!
上一页
下一页